4月28日下午,陕西省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大会在陕西大会堂隆重举行。省委书记胡和平出席会议并讲话。省长刘国中主持会议。省委副书记贺荣、省总工会主席白阿莹分别宣读中央和我省表彰《决定》。胡和平、刘国中、贺荣、白阿莹等领导分别为获得劳动奖章的个人和劳动奖状的单位颁奖,并与大家合影留念。我校荣获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状殊荣,是本次唯一受表彰高校,并作为获奖单位代表上台领奖。

校工会主席杜叶婷出席大会并领奖
近年来,我校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新时代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抓住新机遇,直面新挑战,对焦新目标,带领全校教职工砥砺奋进,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学校改革,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进精准扶贫脱贫,加强民主管理和全面服务国家地方建设等方面做出积极努力,取得显著成绩。
以顶层设计为契机 民主管理促发展
伴随着近10多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提出的“完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要求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精神,建立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建立势在必行。我校于2014年制定并经教育部核准实施了《陕西师范大学章程》,明确了“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作为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完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促进学校依法治校的基本内容。
近年来,先后修订和制定了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实施办法(暂定)》《二级教代会实施细则》以及相关工作委员会工作规范,为教职工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对公平治校、依法治校构建制度保障。以提案工作为抓手,建立学校党委常委会落实代表提案专题会议制度,建立教代会代表巡查制度。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 服务建设开好局
学科评估成绩喜人。中国语言文学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参评学科中的8个学科评估结果为B+档的学科、B档的学科5个,位列全国前30%的学科共有13个,学科建设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建学科优势服务平台。依托优势学科,积极组建整合智库平台,发挥学科在服务国家和地方建设的智库作用。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等四个研究机构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研究成果和水平在CTTI排名中居原“211高校”第11位。丝绸之路人文交流研究中心等四家机构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俄罗斯研究中心、国际长安学研究院等智库,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丝绸之路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乌兹别克斯坦研究中心”“土耳其研究中心”“阿富汗研究中心”研究中心揭牌
服务“一带一路”实质推进。学校倡导的“丝绸之路教师教育联盟”、“丝绸之路人文社会科学联盟”和“丝绸之路图书档案出版联盟”于2017年11月4日正式成立。学校分别与兰州大学、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等国内外20余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签署了共建合作框架协议。相关研究报告上报国务院、中央政治局,并得到领导批示。出版了以《丝绸之路大辞典》为代表的“一带一路”相关著作110余部;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近600篇;承担“一带一路”相关问题研究的国家社科基金和教育部项目等各类课题150余项,争取研究经费1700多万元。 “一带一路”专项博士培养项目建设,得到教育部专项资助。


丝绸之路“教师教育联盟”“人文社会科学联盟”“图书档案出版联盟”成立

《丝绸之路大辞典》《丝绸之路通鉴》
以劳动竞赛为抓手 围绕中心聚心力
以制订《教师教育行动计划(2017-2020年)》为契机,颁布实施了《学校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意见》,切实做好新形势下教师教育顶层设计的制度框架。鼓励青年教师参加教学竞赛,在职称评审中给予政策倾斜。各管理服务单位结合工作实际,积极主动组织开展各项劳动竞赛。实验教师创新技能大赛,机关党委开展的“服务之星”评比活动,后勤集团举办的“美食文化节”之厨艺技能现场比武,物业技能、货架整理、商品陈列、会场布置、植被修剪、消防安全等劳动竞赛,出版总社有限公司举办的青年编辑编校业务竞赛,校医院举办的医护人员技术比武竞赛等活动,大大提升了服务能力和水平。


第二届教师实验教学创新技能大赛

美食节

商品陈列大赛

第二届青年编辑编校业务竞赛

医护人员技术比武竞赛
以社会服务为己任 精准扶贫建新功
认真学习,积极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思想各项扶贫措施,切实发挥智库服务社会的作用。学校依托科教优势,在云南省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陕西省岚皋县、旬邑县结合帮扶县当地县情,积极建立校地扶贫工作有效机制,形成了“学校—部门(学院)—挂职(驻村)干部--教育科技人员”四位一体的扶贫工作管理机制,确定了以基础教育帮扶为龙头,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生态旅游文化开发为重点,以基层党政干部培训、民生条件改善、爱心捐赠等形式为辅助措施的“1+2+X”扶贫模式,先后在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科技产业帮扶、生态旅游文化开发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具体工作。

时任校长程光旭带队赴滇西推进精准扶贫工作

万名师生游岚皋活动在我校启动

陕师大——岚皋县二郎村爱心便民桥
以协同合作为渠道 助推发展显特色
多年来,学校大力实行开放办学,深入推进与政府、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合作,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共同实践“强国富民,育人为先”的理想情怀。2017年学校与西安市社会科学院、宁强县人民政府、甘肃省平凉市人民政府、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中铁上海工程局、新疆师范大学、陆军边防学院、深圳上水国际文化创意园、陕西环保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岭集团等国内重点单位签署合作协议30余项。同时,学校申报的陕西省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以下简称“省国合基地”)——“污染暴露与生态环境健康国际联合研究中心”获批立项建设。学校在加强人才培养,打通科技成果转化,以通过校政合作、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等方式服务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为省级重点工程项目开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教师教育特色彰显,科技转化能力进一步提升,服务国家和地方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我校与西安市社会科学院签署战略合作与智库建设协议

我校与新疆师范大学签署合作协议

我校与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签订“科教结合协同育人”战略合作协议

我校与甘肃省平凉市政府签署合作办学协议

我校与宁强县人民政府签署校地合作协议
2018年是我校“双一流”建设全面启动之年,全体教职工应不断增强主人翁意识,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勇于站上新时代的广阔舞台,倍加珍惜新时代的良好机遇,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共同书写陕西师大奋进之笔。